臨床報告及論文  
孩童神經受損的雷射再生
摘要

當今的研究有系統的檢查在孩子的神經再生過程中,低能量雷射治療(LLLT)的影響,診斷出面部的不對稱,臂的神經叢或者輻射神經損傷。31位病患(沒有中樞麻痺的病例)隨機分成兩組。第1組(16位病患)使用低能量雷射治療和第2組(15位病患 - 對照組)使用古典方法治療處理。雷射二極體使用(670奈米,最大值100毫瓦輸出功率以及830奈米,最大值300毫瓦輸出功率)。所有孩子同時接受主動和被動的改正練習。最後的分析清楚表明這種新處理技術的有效性,雷射治療顯示完全恢復的病患有87.5%,在對照組裡只有60.0%的病患。
C. AILIOAIE *,L.M. AILIOAIE **,D.A. CHIRAN ***
* Faculty of Medicine, "Gr.T. Popa" University of Medicine & Pharmacy, Iasi, Romania
** Department of Medical Physics, "Al.I. Cuza" University, Iasi, Romania
*** Laser Clinic, Iasi, Romania

介紹
周圍神經癱瘓病例在新生兒和嬰兒的發生率介於2-6%之間,眾所周知 [1]. 癱瘓的原因非常不一樣;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是極稀有的。最經常觀察到的神經傷害包含面部神經和臂神經叢。通常,顏面不對稱是起因於在子宮裡,面部神經受外圍壓力,或者在生產過程中用力,或者在產出期間鉗子作用。面部的不對稱在出生時可能當場或過後發生,突然或逐漸地,單側或兩側神經[2 , 3 ]。低能量雷射治療作用在電子生理的神經參數中[4],也帶來治療這些問題的希望[5,6,7]。

材料和方法
31位病患被隨機分成兩組︰第1組(16位病患)使用低能量雷射照射治療,第2組(15位病患)使用古典方法治療。在目前的研究裡,兩組都沒有中心麻痺的任何病例,但是局部創傷的病因最經常被觀察。在因顏面不對稱而接受治療的新生兒裡,麻痺在分娩之後的幾天並沒自然消失。關於病歷請參閱表格1。

表格1
特色
第一組 (n=16)
第二組 (n=15)
平均年齡 (月)
1.67

1.71

性別

 

 

    男性

50.0% (8)

46.7% (7)

    女性

50.0% (8)

53.3% (8)

診斷

 

 

    顏面不對稱

62.5% (10)

60.0% (9)

    額爾布-Duchenne麻痺

25.0% (4)

26.7% (4)

    輻射麻痺

12.5% (2)

13.3% (2)

病因

 

 

外傷
    出生時的創傷產生的原因
    其他緊急事件傷害

56.3% (9)

60.0% (9)

急性損傷
    急性耳炎媒介
    臉部神經炎

25.0% (4)

20.0% (3)

天生貝爾中風
     (未知病因)

18.7% (3)

20.0% (3)

第1組每隔一天接受LLLT治療,一周3次,每月12天,療程3個月。臨床的工作執行是 Met700 (670奈米,Lasotronic-瑞士)和Maestro (830奈米,Medicom-捷克共和國)。治療參數的範圍是在 2.0-8.0 J/cm 的能量密度;頻率是 8.2赫茲,在IR區域。治療在麻痺神經起源的軌道,以接觸模式使用10-20個照射點治療。就面部神經而論,使用8.0 J/cm 的能源密度在它的intaosseus 軌道上治療。第2組使用古典治療。所有的孩子同時接受主動與被動改正練習。面部神經以測試10組肌肉(屬於中間和側面的臉(參閱圖1) 來評估。在這次臨床的試驗裡,在每肌肉組中被點出,然後增加,如下︰缺乏收縮= 0 p,正常的收縮= 3 p
圖1

結果和討論
LLLT的效率非常好。
在12次治療之後開始改進,在療程治療後,可觀察到全部的恢復功能。圖2顯示記錄被測試的病患motricity的演化,診斷出面部的不對稱。

圖2

這個記錄結果顯示,在第一階段治療中,在LLLT 組有43.7%孩童反應是肯定的,相較之下,在對照組裡,只有13. 3%的病患。最後的分析證明87.5%的那些病患用雷射治療後顯示完全的恢復,而對照組(表格2)裡只有60.0%的病患。

表格2
治療後的肯定反應

第一組 (n=16)

第二組 (n=15)

第一階段

43.7% (7)

13.3% (2)

第二階段

31.3% (5)

20.0% (3)

第三階段

12.5% (2)

26.7% (4)

最後的治療結果,那些有關臨床形式顯示,遭到輻射神經中風和來自雷射組中額爾布-Duchenne 麻痺的全部病患完全恢復,而顏面不對稱治癒的比例占80.0%。
在對照組裡,有50%的輻射麻痺病患被完全治癒,然而44.4%的顏面不對稱患者和25%的額爾布-Duchenne 麻痺患者傾向沒有完全恢復的經驗(表格3)。

表格3
完全恢復
第一組 (n=16)
第二組 (n=15)

顏面不對稱

80.0% (8/10)

55.6% (5/9)

額爾布-Duchenne 麻痺

100.0% (4/4)

75.0% (3/4)

輻射麻痺

100.0% (2/2)

50.0% (1/2)

總和

87.5% (14/16)

60.0% (9/15)

在兩位病患中肯定的演化︰其中一個診斷出為輻射中風並且用LLLT治療顯示在圖3︰
a-治療前,b-治療後,c-治療後十個月;

圖3

而另一個診斷為顏面不對稱顯示在圖4︰
a-治療前,b-治療後。


圖4

結論
LLLT在治療周圍神經損傷再生過程中有極高有效比例,特別是對新生兒和嬰兒,這裡清楚指出這種新處理技術的有效性。更多的考慮是,未來應用這個方法在更廣的臨床實驗,將可能提供幫助神經再生。
參考資料 References
  1. 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 (2000).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Comp).
  2. Whaley, L.F., and wong, D.L. (1987). Nursing Care of Infants and Children, (St. Louis – Missouri, The C.V. Mosby Company).
  3. Singhi, S. (1980). Congenital Asymmetrical Crying Faces. Clin Pediatr. 19, 673 – 678.
  4. Karu, T. (1998). The Science of Low-Power Laser Therapy. (Amsterdam: Gordon and Breach Science Publishers).
  5. Lasers in Medicine and Dentistry: Basic science and up-to-dat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ow Energy-Level Laser Therapy – LLLT, (2000). (Rijeka – Croatia, Vitagraf).
  6. Ailioaie, L.M., Ailioaie C. and Topoliceanu F. (2001). Laser Action in Nerve Injuries in Children. Book of Abstracts, 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EMLA, Moscow, 42.
  7. Ailioaie C, Ailioaie LM. (2002). Low Level Laser Therapy as a Medical Treatment Modality in Pediatrics – Invited Educational Lecture. International Proceedings Division Monduzzi Editore, Proceedings of the 4th Congress of the World Association for Laser Therapy ***book***, Editor(s): Hanaoka K., Kubota J., Arita H., p. 1-6, Tokyo, Japan, ISBN: 88-323-2627-2.

1. 兒科學的尼爾森教科書(2000)。 (費城,W.B桑德斯版)。

2. 惠利,L.F. 和wong,D.L.(1987)。嬰兒和孩子的護理關懷,(聖路易士 - C.V.莫斯比公司,密蘇里)。

3. Singhi,S.(1980)。先天不對稱的哭臉。Clin Pediatr。19, 673-678.

4. Karu,T.(1998)。低功率雷射治療科學。 (阿姆斯特丹︰戈登和破壞科學出版商)。

5. (Rijeka-克羅地亞,Vitagraf)。

6. Ailioaie,L.M.,Ailioaie C. 和Topoliceanu F.(2001)。在神經受損孩子中的雷射反應。摘要至,8-th EMLA,莫斯科,42的國際國會。

7. Ailioaie C,Ailioaie LM。(2002). 當做適當的醫學治療在麻痹方面的一個藥物治療形態的低程度雷射治療 - 吸引教育演講。國際行動劃分 - Monduzzi Editore,雷射治療世界協會的第4次代表大會的行動 ***書 ***,編輯(s)︰ Hanaoka K.,Kubota J.,Arita H.,第1-6頁,東京,日本,ISBN︰ 88-323-2627-2.

Konftec Corporation © 2005, 康禾股份有限公司